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马志永

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团队首席科学家,上海市领军人才。现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长期从事乙型脑炎等人畜共患病和猪呼吸道传染病研究,探究宿主先天性抗病毒反应机制及病毒逃逸机制,寻找抗病毒药物设计的靶标分子,研发新型诊断技术和疫苗。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课题20余项。在《PLoS Pathogens》《Journal of Virology》《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获专利16余项。

E-mail:zhiyongma@shvri.ac.cn 


研究论文_病毒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5'非翻译区中一顺式结构因子对病毒感染必要性的分析

    高飞;陆嘉琦;袁世山;童光志;

    人们广泛认为动脉炎病毒的基因组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在病毒基因组RNA复制、亚基因组mRNA转录和蛋白翻译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其结构与功能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不为人知。现基于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弱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性克隆pAPRRS的基础,构建了一系列5'UTR的5'末端缺失突变体,利用RNA和DNA转染,分析了拯救病毒的遗传学与病毒学特征,发现拯救病毒的5'末端突变位点被一些不知来源的AU-rich外源序列所修复。基于T7启动子与CMV启动子转录起始位点的不同,我们人为引入一段GC-rich的序列以研究病毒的自我修复是否为模板依赖性,结果发现病毒的外源序列修复机制是非模板依赖的。通过二级结构预测分析发现,在PRRSV5'UTR中的第一个茎环结构是病毒感染性必不可少的。

    2012年01期 v.20;No.85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阅读次数:98 ]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一株新型鸭源呼肠孤病毒(TH11株)的分离与鉴定

    陈宗艳;朱英奇;王世传;李传峰;李露;王玢缤;付玉志;高景鹏;王超;刘光清;

    本文从太湖流域某养鸭场分离到一株呼肠孤病毒(Duck reovirus,DRV)TH11株,该病毒感染的病鸭主要表现软脚和拉稀等主要症状,剖检病变以肝脏出血和脾脏坏死为主要特征。电镜鉴定结果显示,该病原具有呼肠孤病毒的典型形态学特征。动物回归试验和RT-PCR扩增结果证明,该株病毒无论是在致病性方面,还是在基因序列方面都不同于以往的番鸭呼肠孤病毒,而是一株对多品种鸭具有较高致病性和病死率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2012年01期 v.20;No.85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阅读次数:138 ]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 一株牛蛙源虹彩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刘晓东;杨金先;龚晖;朱春华;林天龙;

    用鲤鱼表皮瘤细胞系(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 cell line,EPC)从福建省某美洲牛蛙养殖场分离到一株病毒FJ049。感染病毒的EPC呈现细胞圆缩、颗粒增多、脱落等特征性病变。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感染FJ049的EPC细胞与虹彩病毒单克隆抗体反应并出现特异性的胞浆荧光。采用PCR对虹彩病毒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保守区域进行扩增,扩增出531 bp的特异性基因片段。MCP基因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FJ049与沼泽绿牛蛙虹彩病毒RGV9808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9.8%,属于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

    2012年01期 v.20;No.85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阅读次数:196 ]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江苏株)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赵妍;孔聪聪;张晓敏;崔红玉;石星明;蒿莲薇;胡顺磊;闫帅;薛美;牛秀杰;李巧玲;王玫;刘胜旺;王云峰;

    本研究从江苏省某养鸡场采集临床疑似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ILT)的病鸡喉头气管,接种鸡胚绒毛尿囊膜分离病毒,命名为LJS091151。以分离毒人工感染SPF鸡,于攻毒后d3出现了ILT的典型临床症状,剖检亦可见喉头气管黏膜充血肿胀、消化道空虚、黏膜充血等病理变化。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gB、TK基因保守序列设计2对引物对分离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获得的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发表的序列相似性均在99%以上,证明了分离株LJS091151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2012年01期 v.20;No.85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阅读次数:155 ]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郭露铰;徐成刚;贾伟新;刘大伟;王雪洁;任涛;

    从中国广东省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场分离了8株传染性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毒株,运用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了鉴定,测定了8个分离株的ELD50以及其对SPF鸡的致死率。结果表明:这8株分离毒对SPF鸡的致死率均等于或超过60%,属于超强毒。运用RT-PCR方法对分离毒株进行了鉴定并对各毒株VP2基因高变区进行扩增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这8株分离株均为IBDV超强毒株,同时也说明当前在广东省引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毒株类型多为超强毒IBDV。

    2012年01期 v.20;No.85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阅读次数:106 ]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强/弱毒感染PAM细胞生物学特性比较分析

    朱建平;周艳君;王亚欣;虞凌雪;吴玉璐;童武;姜一峰;朱礼倩;于海;童光志;

    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强、弱毒株在PAM细胞上的增殖特性,本研究在体外分离培养了健康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PAM),然后分别用高致病性PRRSV强毒HuN4株和弱毒疫苗HuN4-F112株感染PAM细胞,细胞病变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二者在体外均可以感染PAM细胞,其中强毒HuN4株感染PAM细胞CPE较为明显。在两个毒株感染PAM细胞后12、24、36、48、60h分别收获病毒感染的细胞,利用抗PRRSV N蛋白单抗进行Western blot分析检测病毒核蛋白在不同时间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强毒株在感染PAM细胞的早期,N蛋白合成表达量明显高于弱毒疫苗株,而弱毒疫苗株在感染Macr-145细胞早期,N蛋白的合成量则明显优于强毒株。比较HuN4株与HuN4-F112株在PAM细胞和Marc-145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强、弱毒在PAM细胞和Marc-145细胞生长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强毒HuN4株在PAM细胞上增殖能力明显强于弱毒株,而弱毒HuN4-F112株在Marc-145细胞上的增殖能力明显强于其在PAM细胞上的增殖能力,表明PRRSV强毒株对靶细胞PAM的感染能力较强,弱毒疫苗株对其感染能力相对较弱。本研究为深入了解PRRSV强毒株与弱毒疫苗株的致病性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2年01期 v.20;No.85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阅读次数:150 ]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乙型脑炎病毒NS1'蛋白移码序列的鉴定

    郑浩;童光志;

    本文通过对猪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基因组中移码序列分析,设计合成三条引物,通过PCR扩增出假定的NS1'移码片段,并将移码片段三倍重复克隆入pET-28a表达载体中。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后,经IPTG诱导在37℃下实现目的片段的可溶性表达。纯化表达产物,并免疫小鼠制备了多抗血清,以多抗血清为一抗,对JEV感染的Vero细胞进行免疫荧光分析,结果发现抗移码片段表达蛋白的血清可识别JEV蛋白。以JEV感染Vero细胞,提取感染细胞总蛋白,分别以NS1单抗和以上制备的多抗血清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NS1单抗为一抗,可染出48 kDa的NS1条带和56 kDa的NS1'条带;而以多抗血清为一抗,仅染出56 kDa的条带。上述结果显示,多抗血清识别的NS1'蛋白为NS1'移码后片段表达的蛋白。

    2012年01期 v.20;No.85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小反刍兽疫病毒H基因在杆状病毒中的表达

    高华峰;信爱国;高林;杨仕标;

    从小反刍兽疫病毒全长cDNA中对血凝素蛋白H基因进行特异扩增,回收PCR产物分别连接于T载体酶切及测序分析后,将其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转移载体pFastBacHT,经重组筛选获得杆状病毒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转染sf9细胞后连续传3~4代,分别收获细胞上清及沉淀用于SDS-PAGE及Western blot对重组H蛋白的检测,用抗His蛋白单抗在细胞中检测到H标签蛋白,单抗在细胞及上清中检测到大小为46 ku的融合蛋白。

    2012年01期 v.20;No.85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阅读次数:96 ]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2010~2011年中国部分地区禽坦布苏病毒感染调查及分子变异分析

    刘友生;彭春香;傅光华;侯东军;施少华;万春和;程龙飞;陈红梅;林建生;林芳;黄瑜;

    为了解中国目前禽坦布苏病毒在家禽中的流行状况及病毒分子演化特征,对2010~2011年采集自中国沿海及周边的9个省的439份疑似家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临床样品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分离毒株NS5基因的分子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采集的187份家禽病料中检测出42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21.6%,而2011年采集的252份样品中检测出37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3.9%。对部分毒株的NS5基因测序表明,本研究分离的禽坦布苏病毒与已发布的同时期分离的禽坦布苏病毒NS5基因同源性在98%以上,与2010年前分离的鸡源及蚊媒坦布苏病毒的同源性介于83.8%~85.8%之间;所有2010年后分离的禽坦布苏病毒毒株在系统进化上共同构成了一个进化分支。结果表明,2011年禽坦布苏病毒仍在中国沿海及周边的9个省的家禽中流行,病毒NS5基因的测序分析表明,到目前为止在家禽中流行的禽坦布苏病毒未出现明显的分子变异。

    2012年01期 v.20;No.85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阅读次数:197 ]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研究论文_细菌

  • 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制苗用菌株的筛选及灭活油乳剂疫苗的研制

    王小兰;胡青海;韩先干;丁铲;于圣青;

    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分离株经雏鸭体内复壮、回收、鉴定后,选取其中2株细菌NJ3和Yb2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其半数致死量分别为5.62×107CFU和1.07×105CFU。选取5株细菌制备灭活油乳剂疫苗后免疫鸭,并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制备的疫苗均可使免疫鸭产生高水平的RA特异性ELISA抗体和攻毒保护力,但是攻毒保护性差异较大,NJ3免疫后的攻毒保护性最好。抗体检测及攻毒保护实验表明NJ-3是较理想的制苗用菌株。

    2012年01期 v.20;No.85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阅读次数:139 ]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 枝原淨~对猪增生性肠炎的防治效果评价

    杲向荣;王建;齐新永;葛菲菲;乔健;杨志彪;

    本研究评估了枝原淨~产品(活性成分:延胡索酸泰妙菌素)治疗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PPE)的临床效果。枝原淨~用药组(拌料或饮水)与感染不用药组比较,投药14 d后,粪便中胞内劳森菌的PCR检出率显著降低;健康状况、饲料转化率和平均日增重得到有效提高;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枝原淨~用药组未检出阳性猪。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用药组的猪呈现较轻的回肠腺上皮增生(PPE的典型病变)或无腺上皮增生,而对照组的猪回肠腺上皮显著增生,说明枝原淨~能有效抑制回肠出现PPE的典型组织病变。结果表明,枝原淨~均能有效抑制胞内劳森菌感染并控制猪增生性肠炎,进而有效提高饲料报酬。

    2012年01期 v.20;No.85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7K]
    [阅读次数:121 ]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研究论文_寄生虫

  • 上海市鸽球虫感染情况初步调查与种类鉴定

    董辉;赵其平;韩红玉;程军;姜连连;朱顺海;曾艳波;马卫娇;黄兵;

    为了调查上海市鸽球虫的感染情况和种类,分别采集奉贤区肉鸽场和信鸽场的110份和44份粪便,以及南汇区肉鸽场的100份粪样,采用麦氏虫卵计数法对粪便球虫卵囊进行计数,收集阳性粪便中的卵囊,经孢子化后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上海市鸽球虫的平均感染率为52.8%(134/254),平均每克粪便卵囊数(oocyst per gram,OPG)为50 159个,为中度感染。肉鸽感染率(55.2%)和平均OPG(52 110个)均高于信鸽(40.9%和37 583个),奉贤肉鸽感染率(60.9%)高于南汇(49.0%),但南汇肉鸽的OPG(88 634个)明显高于奉贤(25 400个)。从肉鸽阳性粪便中鉴定出5种球虫,即拉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labbeana)、鸽艾美耳球虫(E.columbae)、原鸽艾美耳球虫(E.columbarum)、杜氏艾美耳球虫(E.duculai)以及卡氏艾美耳球虫(E.kapotei),拉氏艾美耳球虫为优势种。在信鸽阳性粪便中鉴定出4种球虫,即拉氏艾美耳球虫、杜氏艾美耳球虫、鸽艾美耳球虫以及原鸽艾美耳球虫,原鸽艾美耳球虫为优势种。本次调查表明上海市肉鸽和信鸽的球虫感染率和粪便OPG均偏高,调查结果为及时做好鸽球虫病的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

    2012年01期 v.20;No.85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阅读次数:106 ]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四种宠物鼠作为多房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的研究

    米晓云;古努尔·吐尔逊;张壮志;石保新;吐尔洪·依米提;张旭;赵莉;金映红;张文宝;

    用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原头蚴继发感染一线仓鼠(坎培尔仓鼠Dwarf Campbells RussianHamster)、冬白仓鼠(倭仓鼠Phodopus sungoris sungoris)、金丝熊仓鼠(黄金鼠Mesocricetus auratus)、松鼠(Sciurusvulgaris)4种宠物鼠各4只。接种70 d后剖解各种宠物鼠1只,一线仓鼠、金丝熊仓鼠、松鼠未发现包囊泡,冬白仓鼠分离出包囊泡4.37 g,占体重的7.23%;接种95 d后4种宠物鼠的平均湿包囊泡重和包囊泡重占体重的百分比分别为:冬白仓鼠13.05g和33.03%,金丝熊仓鼠2.22 g和1.98%,松鼠2.28 g和3.54%,冬白仓鼠、金丝熊仓鼠和松鼠都出现成熟原头蚴,一线仓鼠未发现包囊泡。试验证明冬白仓鼠、金丝熊仓鼠和松鼠对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较敏感,可以作为Em的中间宿主。

    2012年01期 v.20;No.85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阅读次数:111 ]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简报

  • 二乙烯亚胺对猪细小病毒的灭活作用

    傅元华;刘俊斌;钱钟;李玉和;王绍君;

    使用新型灭活剂二乙烯亚胺(binary ethylenimine,BEI)对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进行了灭活试验,通过ST传代细胞接种法观察病毒灭活后是否出现细胞病变,并结合血凝试验检测灭活效果,确定最佳灭活方法。用3~5日龄乳鼠检测BEI灭活后的病毒培养物和相应制备疫苗的安全性,并用豚鼠检测该灭活工艺制备疫苗的效果,与传统甲醛灭活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终浓度为1‰的BEI在32℃情况下经20 h即可彻底灭活PPV病毒;BEI灭活的病毒制备的疫苗免疫豚鼠较甲醛灭活病毒产生较高的血凝抑制抗体。

    2012年01期 v.20;No.85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阅读次数:120 ]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重组H8N4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拯救

    崔鹤馨;李沂;田宇飞;袁森;凡敏;靖杰;齐延新;郭欢欢;田明尧;金宁一;

    将H8N4亚型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插入双向转录/表达载体pHW2000中,并与本实验室保留的适应毒株A/PR/8/34(H1N1)的6个质粒pHW2000-PB2、pHW2000-PB1、pHW2000-PA、pHW2000-NP、pHW2000-M、pHW2000-NS共转染293T和MDCK混养细胞,在细胞内部完成病毒粒子的组装,然后接种SPF鸡胚,经3代扩毒后,成功拯救了H8N4亚型重组流感病毒,并对其进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本研究结果为该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机理研究及疫苗的研制等奠定了基础。

    2012年01期 v.20;No.85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家鸭具有作为血吸虫转运宿主的可能性

    沈立成;杨艺;陆珂;李浩;石耀军;朱传刚;王海生;

    为研究日本血吸虫(Shistosomia japonicum)卵通过家鸭消化系统后的孵化能力,将人工感染血吸虫尾蚴45 d的小鼠剖杀,取肝脏和小肠制成匀浆,并进行虫卵计数,将带有虫卵的肝脏及小肠匀浆液分别灌喂家鸭,观测不同时间收集鸭粪的毛蚴孵出情况。结果显示,经过家鸭体内2 h后,粪便中孵化率达到峰值,相对孵化率分别为0.61%和4.066%;7 h后,没有虫卵能孵化出毛蚴。同一批次的虫卵所孵化的毛蚴中,大约经过4 h后其孵化率达到峰值。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虫卵通过家鸭消化系统后仍有部分依然保持孵化能力,家鸭具有可能作为血吸虫的转运宿主,拥有传播血吸虫有效虫卵的能力。

    2012年01期 v.20;No.85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阅读次数:106 ]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