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丽丽;秦廷洋;龙红;马晓春;
研究表明,lncRNA SNHG1的异常表达与炎症相关疾病有关。为了解SNHG1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肺部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人肺上皮细胞建立细胞感染模型,发现SNHG1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肺上皮细胞后表达上调。为进一步探讨SNHG1对于感染过程的调控作用,我们构建了SNHG1的过表达载体,并合成其干扰RNA,通过过表达和干扰lncRNA SNHG1研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后SNHG1对抗菌肽hBD-2和细胞因子IL-6及IL-8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A549细胞后,hBD-2、IL-6和IL-8表达显著上升,表明感染模型构建成功;当SNHG1在A549细胞中过表达后,IL-6和IL-8转录水平上升,上清液中hBD-2的分泌量增加。当干扰SNHG1表达后,hBD-2的分泌量略有下降,差异不显著。综上,lncRNA SNHG1通过调节抗菌肽hBD-2及细胞因子IL-6、IL-8参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A549过程。
2024年06期 v.32;No.16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阅读次数:20 ]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陈文平;康超;易辰阳;蔡晓庆;康翠翠;李冬立;刘爱巧;
为了解滑液囊支原体(MS)与传染性支气管炎(IBV)混合感染的致病性和发病规律,研究建立了7周龄鸡的混合感染模型,并对感染后的生长发育、病原分布、抗体转阳等规律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IBV的感染可以增强MS在体内的定殖和致病力,导致混合感染组的增重显著低于单一病原感染组;抗体监测结果表明,混合感染后MS的抗体提前一周转阳,且病原核酸载量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混合感染的病原在体内分布也更为广泛。研究提示,针对MS与IBV混合感染的规律制订合理有效的监测手段和免疫流程是规模场预防呼吸道病原的当务之急。
2024年06期 v.32;No.162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阅读次数:12 ]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李沛恒;邹万成;陈竞;张国庆;崔春梅;蒋嵘;金宁一;李昌;
本文为探究猫IFN-α(FeIFN-α)在体外MDCK、F81细胞中的抗病毒效果,为后续体内实验提供参考。根据猫IFN-α(GenBank登录号:NP_001027000.1)序列并添加6×His标签,合成后通过pUC57载体进行克隆,然后亚克隆至pcDNA3.1载体,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293T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FeIFN-α的表达情况。通过重组绿色荧光蛋白水疱性口炎病毒(VSV-GFP)感染细胞实验,利用结晶紫染色法进行FeIFN-α抗病毒活性初步分析并确定最佳稀释倍数,通过荧光观察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其抗病毒活性,最后通过相对荧光定量qPCR技术检测猫IFN-α对干扰素刺激基因(ISG15、MX1、OAS1)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成功表达FeIFN-α并具有生物学活性,且可以明显抑制VSV-GFP病毒侵染F81、MDCK细胞,qPCR结果分析表明猫IFN-α在F81、MDCK细胞中均可有效诱导ISG15、MX1、OAS1基因上调。本研究结果为后续犬猫体内抗病毒实验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06期 v.32;No.162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阅读次数:12 ]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张欣雅;杨扬;田羽彤;李宗杰;李蓓蓓;刘珂;邵东华;邱亚峰;魏建超;马志永;
日本脑炎病毒(JEV)和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2种重要病原体,严重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本研究将日本脑炎病毒E基因上的多个B细胞及T细胞抗原表位与猪细小病毒VP2基因进行融合表达,构建pFastBac Dual-E~(MP)-VP2载体,转化到DH10Bac感受态细胞后,通过蓝白斑筛选成功构建了rBacmid E~(MP)-VP2重组杆粒,并在昆虫细胞Sf9中成功拯救了重组杆状病毒,实现了E~(MP)-VP2高效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分子量与预期相符,且可以和JEV及PPV阳性血清反应,表明重组E~(MP)-VP2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表达的蛋白可以通过亲和层析成功纯化,用纯化后的E~(MP)-VP2蛋白免疫小鼠和豚鼠,可以分别激活小鼠和豚鼠JEV和PPV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证明E~(MP)-VP2蛋白具有免疫原性,为后续JEV和PPV的防控以及二联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024年06期 v.32;No.162 2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王海华;付辉云;王帅兵;马本贺;熊良伟;李涵;王梦杰;李燕华;
为探究蚂蟥水肿病的病原及其敏感药物,筛选出有效防控蚂蟥水肿病药物,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蚂蟥病灶分离得到病原菌株GC21071301;采用病理特征观察、回归感染、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对病原菌株进行种类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有效治疗药物。研究结果显示:蚂蟥水肿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为躯体水肿、发白,严重呈透明状,体腔有大量积液,病蛭末端或中间有硬节,逐渐变坏死、僵硬并蔓延至整个躯体,病死率较高;健康蚂蟥注射菌株GC21071301回归感染后24 h内即开始出现死亡,于第5 d全部死亡,症状主要表现与水肿病一致;蚂蟥水肿病的病原菌株GC21071301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蚂蟥水肿病的有效治疗药物。本研究结果可为蚂蟥水肿病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2024年06期 v.32;No.162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阅读次数:7 ]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付琦媛;乔天一;郑宾宾;金宇航;季裕婷;杨雨杰;马增军;芮萍;宋涛;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仔猪肠道疾病。本研究利用HEK-293F细胞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PEDV S基因不同截短蛋白(S、S1和CTD蛋白),免疫4周龄的BALB/c小鼠,分别于免疫后0 d、14 d和28 d采集小鼠血清。通过ELISA和病毒中和试验证实3种蛋白均能使小鼠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效果;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淋巴细胞亚型比例以及小鼠细胞IFN-γ、IL-4因子检测来评估PEDV亚单位疫苗免疫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其中以PEDV S蛋白免疫原性最好。本研究为PED亚单位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2024年06期 v.32;No.162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6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牛世奇;武子华;马天馨;李雪松;滕巧泱;苑纯秀;李泽君;刘芹防;
随着变异型禽呼肠孤病毒(ARV)不断分离出来,其严重威胁着我国养鸡产业发展,目前尚没有针对变异型ARV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且商品化试剂盒(INDEXX)检测不出变异株感染鸡后的阳性血清,因此为了建立能快速检测ARV血清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本实验利用分离到的ARV变异株在LMH细胞上增殖,对病毒进行灭活浓缩后作为包被抗原,对各种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检测AR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ARV的最佳包被浓度为1.25 μg/mL,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为1∶800,最佳包被条件为37℃、2 h后4℃过夜进行孵育,封闭液用1%BSA,血清最佳孵育条件为37℃、1.5 h,HRP标记羊抗鸡二抗的最佳稀释倍数为1∶8000,最佳孵育条件为37℃、1.5 h,并确定了临界值为0.442。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批内、批间重复率变异系数最大在5%左右,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变异型禽呼肠孤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为临床快速检测变异型ARV的抗体及疫苗免疫效价评估奠定基础。
2024年06期 v.32;No.162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陈冬杰;魏方;李昊轩;王晶晶;许晓琳;吴绍强;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赤羽病病毒(AKAV)N蛋白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以纯化的AKAV N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HRP标记的单克隆抗体(mAb)1C5作为阻断抗体,通过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AKAV N蛋白的AKAV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用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检测67份临床阴性血清,计算血清阻断率PI并确定了临界值及判定标准:当PI>53.1%时判定为AKAV抗体阳性;PI<46.8%时判定为AKAV抗体阴性;当PI介于两者之间时,判定为可疑。该方法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和蓝舌病毒的抗体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用该方法与商品化ID screen AKAV抗体检测试剂盒同时检测79份牛临床血清样品,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1.1%。本实验室建立的AKAV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可用于国内临床中AKAV血清抗体的检测,对AKAV的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2024年06期 v.32;No.162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刘昱;柳梦思;董振国;焦义然;时国强;石磊;
为提高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本研究建立一种LAMP-TaqMan检测方法,进行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核酸检测。本研究以WSSV基因组中保守序列构建测试质粒并设计筛选LAMP引物组,以荧光淬灭集团修饰的环引物作为TaqMan探针,建立LAMP-TaqMan检测方法。结果显示:LAMP-TaqMan法在WSSV检测中,具备良好的特异性,最适检测温度为63℃,测试质粒线性相关性系数R~2为0.990,最低检出限为0.76×10~1 copies/μL,重复性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值均小于3%,稳定性良好;以市售检测试剂盒为对照,对60份对虾样品进行平行测试,LAMP-TaqMan检测准确率为96.67%,敏感性为100.00%。建立的LAMP-TaqMan恒温核酸检测方法具备精准快速,检出限低,有效避免LAMP非特异性扩增造成的“假阳性”等优势,在水产疫病精准快速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2024年06期 v.32;No.162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路晓;韩易航;张帆;赵凌云;刘丽萍;宋敏训;于可响;
鸡包涵体肝炎主要由Ⅰ群禽腺病毒血清8a型(FAdV-8a)、8b型(FAdV-8b)和11型(FAdV-11)病毒引起,这3种血清型在临床上无法区分,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鉴别诊断方法。根据这3种血清型病毒的基因组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将这些引物放在同一反应体系中,通过优化条件建立了多重PCR鉴别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能快速区分鸡包涵体肝炎中血清8a型、8b型和11型病毒的感染或是上述病毒的混合感染。该方法在临床上进行了初步应用,与经典的病毒分离方法相比,FAdV-8a、FAdV-8b和FAdV-11的符合率分别为100%、98%和98%。
2024年06期 v.32;No.162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苗艳;朱庆贺;陈亮;钟鹏;兰世捷;冯万宇;李丹;张蕾;沈思思;江波涛;金振华;田秋丰;于晨龙;张国华;罗天瑶;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能够同时检测鹅细小病毒(GPV)、鹅星状病毒(GoAstV)和鹅副黏病毒(GPMV)的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GPV、GoAstV和GPMV的保守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结合金纳米材料,通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检测GPV、GoAstV和GPMV的Nano-PCR方法,并进行了临床初步应用。结果显示:所建立的三重Nano-PCR检测方法对流感病毒(AIV)、禽腺病毒(FAdV)和鹅坦布苏病毒(TMUV)均无扩增,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对所制备标准品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1.36×10~1、1.36×10~3和1.36×10~3 copies/μL,是普通PCR的10~100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应用该方法对30份鹅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共检测出GPV 1份,GoAstV 15份,GPMV 2份,GPV和GoAstV混合感染1份。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三重Nano-PCR检测方法特异强、敏感性高,可用于GPV、GoAstV和GPMV的临床检测。
2024年06期 v.32;No.162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袁丽莉;朱振邦;刘盼娆;陈南华;李燕华;范娟;陈昌海;李向东;
类NADC34 PRRSV自2018年在我国首次报道以来,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在局部地区已演变为优势毒株。目前尚无针对类NADC34 PRRSV特异性的普通PCR或real-time PCR诊断方法,常规的PRRSV分型与鉴别诊断方法可能导致此类毒株被误诊为类NADC30 PRRSV。因此,本研究根据类NADC30 PRRSV与类NADC34 PRRSV在Nsp2基因的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类NADC34 PRRSV 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特异性良好;不同稀释度的阳性标准质粒在2.8×10~1~2.8×10~6 copies/μL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标准曲线R~2值为0.997;本方法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为2.8×10~1 copies/μL;重复性分析结果显示,批内和批间试验的变异系数CV值均小于2.5%,呈现出良好的重复性。综上,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快速检测类NADC34 PRRS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开展此类毒株在我国流行状况的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检测工具。
2024年06期 v.32;No.162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苏金辉;邓云贵;夏冰;
建立一种可以快速鉴别诊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经典毒株和变异毒株的TaqMan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参照GenBank中收录的36株经典毒株和变异毒株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进行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试验、灵敏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并绘制标准曲线。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和国家标准方法同时对临床收集的样品进行检测。通过条件优化,该方法的最佳退火温度是60℃,最佳引物浓度为0.5 μmol/L,最佳探针浓度为0.5 μmol/L。本方法对猪场常见疫病病毒PRRSV、ASFV、CSFV、PCV2、PCV3、PRV、PPV、TGEV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对N基因和S基因的检测下限分别为1 copies/μL和10 copies/μL。以N基因和S基因重组质粒构建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均为0.999。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为阳性率17.09%,与国标推荐的检测方法阳性率一致;变异毒株阳性率80%,经典毒株阳性率20%,与扩增S基因测序比对后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一种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PED风险预警及毒株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6期 v.32;No.162 8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阅读次数:8 ]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雷晓哓;赵宸辰;张昕宇;李玉莹;黄海鑫;汪伟;郑敏;孙文超;兰添;
Lyon IARC多瘤病毒(LIPyV)是2017年于人类皮肤样本中新发现的病毒,为更加了解其致病性和流行病学状况,本试验拟建立一种灵敏度高、可快速检测LIPyV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的Ct值与标准品模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9;利用该方法检测CBoV、FBoV、AGV2这几种病毒的基因组均没有出现非特异性扩增;敏感性比普通PCR检测方法高100倍;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1%;通过60份样本检测发现LIPyV阳性率为6.67%,比普通PCR更灵敏可靠。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LIPyV的快速检测。
2024年06期 v.32;No.162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杨德全;卢先东;李鑫;沈海潇;杨显超;葛菲菲;刘艳红;陶田谷晟;王建;王晓旭;夏炉明;龚国华;鞠厚斌;赵洪进;
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别诊断猫科动物呼吸道病原的检测方法,分别针对猫疱疹病毒I型、猫杯状病毒、A型流感病毒、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6种病原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LAMP引物,利用快速反应体系及微流控芯片仪,开展了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并进行临床应用检测。结果显示:LAMP微流控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各种病原之间无交叉反应;6种病原的最低检出限均为10 copies/μL;重复性好,批内和批间CV值均<3%;利用该方法和荧光RT-PCR对117份猫科动物呼吸道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5)。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LAMP微流控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和重复性佳,检测速度快,可用于猫科动物上呼吸道传染病的现场鉴别诊断。
2024年06期 v.32;No.162 105-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2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陶攀;东笑;罗昌俊;张桂红;王贵平;贾爱卿;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快速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支原体的三重荧光PCR。分别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B基因、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5'-UTR基因和牛支原体的P48基因为靶基因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等进行了验证,同时对临床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能够检测出低至10个拷贝数的样本、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并且成本低,与其它牛病原体无交叉反应,对临床样本的检测优于国家标准方法。该方法适合大量临床样品的检测和疫情监控,为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鉴定和降低养殖经济损失提供科学可靠的方法。
2024年06期 v.32;No.162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梁彤;曹存;王芳;姜志刚;于德斌;徐晓静;崔久辉;贾斌;尹鑫;常继涛;
为表达牛冠状病毒(BCoV)N蛋白并制备抗N蛋白单克隆抗体,将N蛋白表达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Cold-GST,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出N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N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分子量约为77 kDa,亲和纯化后纯度为90%。Western blot进一步鉴定发现,重组N蛋白与全病毒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后,以该纯化蛋白免疫Balb/c小鼠,进行融合、筛选获得3株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1D11、5C2和2B11。细胞上清单克隆抗体效价均达1∶320,3株单克隆抗体均属IgG亚类,Western blot与IFA鉴定3株单克隆抗体与真核表达的N蛋白具有特异性反应。该研究内容为进一步研究N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建立快速诊断BCoV方法奠定了基础。
2024年06期 v.32;No.162 12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瞿晶;刘佳萌;田明星;王少辉;祁晶晶;于圣青;
布鲁氏菌是一种兼性胞内寄生菌,感染人和动物,引起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脂多糖(LPS)是布鲁氏菌主要免疫原性组分,其在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诊断中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纯化的LPS作为包被抗原,筛选鉴定到1株分泌针对流产布鲁氏菌LPS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51C。细胞分泌抗体稳定性试验发现,细胞盲传30代和液氮冻存12周后,不影响51C分泌单克隆抗体的能力;单克隆抗体亚型分析发现,51C分泌的抗体亚类为IgG3,轻链为κ链;免疫印迹试验分析发现,单克隆抗体可以与流产布鲁氏菌和猪种布鲁氏菌LPS反应,不能与马耳他布鲁氏菌和其他细菌的LPS进行反应。本研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细菌分型奠定基础。
2024年06期 v.32;No.162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朱荣芳;金前跃;柴永笑;陈晓;李伟;郭振华;卢清侠;柴书军;邢云瑞;季辉;吕凤霞;邢广旭;张改平;
为制备抗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Fiber2 Head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将纤突蛋白(Fiber2)截短,并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进行原核表达。将纯化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通过间接ELISA及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筛选单克隆抗体,并对单克隆抗体进行反应性测定、效价测定以及亚型鉴定。结果显示:Fiber2 Head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且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成功获得8株单克隆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A5、1D5、7C9、4E5、3A11、5E11、9D7、6E3,均可分泌特异性识别Fiber2 Head蛋白及FAdV4的单克隆抗体。综上,本研究成功制备了能与Fiber2 Head蛋白和FAdV4病毒特异性反应的单克隆抗体,为FAdV4抗原和抗体检测试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024年06期 v.32;No.162 135-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吴瑗;董婉玉;王馨雨;刘雅琦;周莹珊;杜静;于浩然;仲伟;宋厚辉;张聚民;王晓杜;
为了解规模化猪场副猪嗜血杆菌(HPS)的耐药基因流行情况,对来自国内52株HPS分离株开展了耐药基因检测、药敏试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Ia和StrB氨基酸序列的比对及分析。结果表明:HPS分离株含有多重耐药基因(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药和Ⅰ类整合子),其中bla-_(TEM)、Aph(3')-Ia、3'CS和Int1基因检出率为100%;HPS分离菌株对硫酸链霉素的耐药率高达75%。HPS分离菌株Aph(3')-Ia编码的部分氨基酸与除了已知HPS之外的6种细菌的氨基酸序列相同;HPS分离株JX-6 StrB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细菌差别较大,该菌株第18号位点StrB基因的ATP结合位点也发生了突变。本研究表明规模化养猪场HPS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Ia和StrB携带率高,细菌耐药性的差异和耐药基因的改变可能是由一些特定的位点突变所导致。本研究为规模化养殖场HPS耐药基因变化规律研究和相关疾病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2024年06期 v.32;No.162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5K] [阅读次数:7 ]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杨峰;蔺俐仲;杨源;张海;景书灏;袁翠霞;刘艳;刘亚娟;唐娇龙;徐春志;
为了解贵阳市禽流感(AI)和新城疫(ND)疫病风险和免疫抗体水平情况,本研究于2020—2023年采集了119 779份禽血清样品和5158份禽拭子样品,采用血凝抑制试验对血清样品进行禽流感H5亚型、H7亚型和新城疫疫苗免疫抗体检测,利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H5亚型AIV、H7亚型AIV和H9亚型AIV以及新城疫病毒,统计分析家禽禽流感和新城疫免疫抗体水平和感染情况。免疫抗体合格率统计结果显示,2020—2023年禽流感H5亚型免疫抗体样品合格率为90.75%~95.37%;禽流感H7亚型免疫抗体样品合格率为94.57%~96.57%;新城疫免疫抗体样品合格率为89.29%~94.14%。不同场点HPAIV和NDV免疫抗体样品合格率分别为83.65%~99.67%和85.83%~100%,商品化代养殖场和种禽场的免疫抗体样品合格率高于散养户。不同地区禽流感H5亚型免疫抗体样品合格率为82.46%~99.54%;禽流感H7亚型免疫抗体样品合格率为90.12%~99.77%;新城疫免疫抗体样品合格率为86.11%~100%。病毒阳性率的统计结果显示,2020—2023年间H5亚型AIV总阳性率为0.54%,H7亚型AIV总阳性率为0.08%,H9亚型AIV总阳性率为1.40%,未检测到新城疫病毒阳性样品。2020—2023年间H5亚型AIV、H7亚型AIV均只在市场环境中检出,总阳性率分别为1.34%和0.14%;H9亚型AIV在散养户、商品代养殖场和市场环境中均有检出,总阳性率分别为0.14%、0.62%和2.86%。2020-2023年间观山湖区、花溪区、南明区、乌当区、云岩区和息烽县等6个地区未检出H5亚型AIV、H7亚型AIV和H9亚型AIV;开阳县和清镇市仅检测到H9亚型AIV的存在,总阳性率分别为0.4%和0.7%;修文县H5亚型AIV、H7亚型AIV和H9亚型AIV总阳性率分别为2.99%、0.22%和4.42%;白云区H5亚型AIV、H7亚型AIV 和H9亚型AIV总阳性率分别为0.15%、0.15%和2.32%。监测结果表明,贵阳市新城疫防控措施效果较好,疫情发生风险低,禽流感疫苗免疫抗体总体水平整体较好;贵阳市HPAI疫情发生风险较低,个别地区发现H5亚型AIV和H7亚型AIV偶发,H9亚型AIV存在低水平程度的流行,尤其是市场环境中AIV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2024年06期 v.32;No.162 15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朱明齐;王海霞;赵其平;朱顺海;董辉;黄兵;韩红玉;
鸡球虫病是由几种不同致病特征的艾美耳球虫混合寄生鸡肠道引起的一种全球性寄生虫病。目前,该病的防治主要还是依赖于药物。由于抗球虫药物长期广泛使用,球虫耐药性已成为当前球虫病防控中最主要的障碍之一。为了解安徽淮北集约化养鸡场鸡球虫感染的现状和对常规抗球虫药物的耐药程度,本研究利用传统形态鉴定和多重PCR等方法对来自安徽省3个集约化鸡场的鸡球虫种类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3个鸡场的球虫有4种,即柔嫩、堆型、和缓和巨型艾美耳球虫;利用鸡体药物敏感性试验评价了3个鸡场鸡球虫对5种常规抗球虫药物(地克珠利、盐霉素、癸氧喹酯、甲基盐霉素、氯苯胍)的敏感性,以抗球虫指数、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病变记分减少率和相对卵囊产量四项指标综合判定鸡球虫对药物的耐药程度,结果显示,除1个鸡场鸡球虫(AH2)对氯苯胍中度耐药外,其余鸡场球虫虫株对其他药物完全耐药,说明安徽淮北部分鸡场的球虫耐药性比较严重。本调查结果可为安徽淮北市集约化养鸡场制定防治球虫病合理用药方案提供信息基础。
2024年06期 v.32;No.162 16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